我們以為生活品質不佳是我們努力得還不夠, 但事實是,在貧富落差懸殊的社會裡, 有錢人只會變得更有錢,窮人卻原地不動。 對紛亂社會提出診斷,翻譯超過27國語言的暢銷經典 說來矛盾,身處物質與科技登峰造極的年代,我們卻察覺自己備受壓力煎熬、陷入憂鬱;時時擔心他人凝視的眼光,又對人際關係心存懷疑。我們的工時日益增加,焦慮卻絲毫不減;下班後,不由自主購物採買填補空虛的心靈、暴飲暴食撫慰總感到飢餓的身體,甚至淪為酒精、精神藥物與毒品的囚徒。我們明明擁有人類史無前例的財富與舒適生活,為何卻同時製造出那麼多精神與情感痛苦? 翻開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的暢銷巨著《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你會發現這些熟悉的困境都源自──不平等。兩位作者透過長期的研究數據及圖表證實,從身心健康到暴力犯罪及教育成果,幾乎所有事情都受貧富不均,而非富裕程度所影響。當貧富階級差距越大,人們越容易產生競爭焦慮、進行炫耀性消費,並失去對旁人的同理心及信任感,對每個人(包括有錢人)都不是好事。身心壓力及社會互信關係的流失,不僅造成平均壽命降低、肥胖、精神疾病增加,同時也會引發未成年懷孕、犯罪和藥物成癮等社會問題。 《社會不平等》這本具開創性的經典,以公衛及社會心理的角度診斷階級弊病,於2009年推出後獲極大迴響,並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翻譯超過二十七國語言。作者不僅洞察貧富差距如何對個人身心構成嚴重威脅、築起人我間的疏離和焦慮;更進一步剖析擴及社會的結構問題。這本書急迫且挑釁地直指核心,試圖爬梳自我和社會關係的思考路徑。作為扭轉現況的戰鬥宣言,這本書為物質主義生活困境,帶來了解決的方向及行動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鄭雅文╱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盧郁佳╱作家 蘇國賢╱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一致好評(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各界好評 如果你相信社會是由我們的行為,而不是由我們是誰所決定,就應該讀讀《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因為書中列出一連串不容爭辯的證據,也因為它的結論很簡單:平等讓所有人蒙受其利。──琳賽.漢利(lynsey Hanley),《衛報》(the Guardian) 《社會不平等》的重要性,就是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是一場有機會打贏的戰爭」,這句心智宣言提供了關鍵要素。──羅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 一篇強而有力的論述,證明最富有與最貧窮人口的所得差距,是一個社會正常、健康與否的強大預測因子。──《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有大創見的書,足以改變政治思維。──約翰.凱里(john Carey),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證據嚴謹,不容置疑。──《經濟學人》(economist)
show more...Just click on START button on Telegram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