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协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宣传运动中表现得更加敏锐和富有思想性。他们更清楚文化的象征力量,指出了当前的民族抵抗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他们把历史上的类似事件编纂起来,构成坚贞的革命神话,并藉此有力地支持他们的观点。历史上的日期和名称都被转化为一种符号,被赋予了民族国家的象征意义。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呈现出中国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斗争的想象图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和作家鲁迅的逝世。 比如,同样在1937年10月的国庆节,包括《救亡日报》、邹韬奋编辑的《抗战》三日刊,及由茅盾和巴金编辑的《烽火》在内的文协有关出版物,都发行了纪念特刊。所有的撰稿者一致认为,自1911年推翻满清以来的这二十六年是悲惨的“国耻”时期,数千烈士为保卫国家的独立而战斗,但他们都失败了。现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正是要实现烈士们未完的使命。 作家杨东莼人木三分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象征意义。他在《文化战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对现代中国而言,辛亥革命乃好坏参半之事。尽管它没能将国家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罪恶中拯救出来,但是,它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个英雄革命理想主义的时代。杨认为,这种理想主义为创造自由独立之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事实上,在杨看来,包括北伐(即1926年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反军阀战役,它在1927年为中国带来了名义上的统一)在内的历次革命运动之所以流产,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发动大众。而现在,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正处在“生
show more...Just click on START button on Telegram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