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第5版配套使用)》是《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配套参考书。全书共10章,每一章都与《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内容相对应。每一章都有全部的习题和补充习题的详细解答,以及常见问题和解答。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供使用《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此款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问题4-17.IP协议有分片的功能,但广域网中的分组则不必分片。这是为什么?解答:IP数据报可能要经过许多个网络,而源主机事先并不知道数据报后面要经过的这些网络所能通过的分组的最大长度是多少。等到IP数据报转发到某个网络时,可能才发现数据报太长了,因此在这时就必须进行分片。但广域网能够通过的分组的最大长度是该广域网中所有主机都事先知道的。源主机不可能发送网络不支持的过长分组。因此广域网就没有必要将已经发送出的分组再进行分片。问题4-18.路由表中只给出到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然后在下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再给出再下一跳的路由器的IP地址,最后才能到达目的网络进行直接交付。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解答: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得路由选择成为动态的,十分灵活。当IP数据报传送到半途时,若网络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如网络拓扑变化或出现了拥塞),由于各路由器中的路由表是经常动态更新的,因此中途的路由器就会适应网络的这种变化,而改变其下一跳路由,从而实现了动态路由选择。问题4-19.链路层广播和IP广播有何区别?解答:链路层广播是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在第二层),在一个以太网上实现的对该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的MAC帧进行广播。IP广播则是用IP协议(在第三层),通过因特网实现的对一个网络(即目的网络)上的所有主机的IP数据报广播。问题4-20.主机在接收一个广播帧或多播帧时,其CPU所要做的事情有何区别?解答:在接收广播帧时,主机通过其适配器(即网络接口卡NIC)接收每一个广播帧,然后将其传递给操作系统。CPU执行协议软件,并界定是否接受和处理该帧。在接收多播帧时,CPU要对适配器进行配置,而适配器根据特定的多播地址表来接收帧。凡与此多播地址表不匹配的帧都将被NIC丢弃。因此在多播的情况下,是适配器NIC而不是CPU决定是否接收一个帧。问题4-21.有的路由器在和广域网相连时,在该路由器的广域网接口处并没有硬件地址,这怎样解释?解答:每一个连接到广域网的路由器显然必须要有一个硬件地址,否则就无法进行通信。但是具体的细节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例如,我们的电话机和墙上的电话线路RJ-11插孔一连接就可以打电话。这表明电话机一定有一个唯一的电话号码(即硬件地址)。但是,这个电话号码并没有存储在电话机的某个地方。有些广域网也采用类似这样的技术。也就是说,每一个连接都有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但这个地址并不一定存储在路由器的接口上。问题4-22.IP地址和电话号码相比时有何异同之处?解答:下面分别介绍异同之处:相同之处:(1)唯一性。每个电话机的电话号码(指包括国家码以及区号在内的号码)在电信网上是唯一的。每个主机的IP地址在因特网上也是唯一的。(2)分等级的结构。电话号码:[国家号码][区号
show more...Just click on START button on Telegram Bot